跳到主要內容區
Top

現任院長

1 賴錫三院長
現職:
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院教授兼文學院院長
學歷:

國立暨南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國立中正大學中文系副教授,教授,系主任兼任所長。
國立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特聘教授。
曾至臺灣大學人文高等研究院、上海思勉高等研究院、香港教育大學,美國芝加哥大學,進行訪問研究。

(一)期刊論文
(1)1997年6月,<莊子的真理觀與語言觀>,《揭諦》,南華管理學院哲學研究所創刊號,頁151-184。
(2)1997年7月,<莊子對形上學思考的批判與超形上學進路的指點>,《文明探索》10卷,頁28-48。
(3)1997年12月,<「境界形上學」的繼承、釐清和批判與「道家式存有論」的提出>,《鵝湖》23卷6期,總號270,頁20-31。
(4)1998年2月,<「實有姿態」的解消轉譯與「道家存有論」的詮釋還原(上)>,《鵝湖》23卷7期,總號271,頁23-30。
(5)1998年5月,<「實有姿態」的解消轉譯與「道家存有論」的詮釋還原(下)>,《鵝湖》23卷11期,總號275,頁47-56。
(6)1998年6月,<《莊子》工夫實踐的歷程與超形上學的證悟—以<齊物論>為核心而展開>,《國立編譯館館刊》,第27卷1期,頁1-22。
(7)1998年9月,<「禪佛教思想」與「本土化通識教育」>,《清大通識教育季刊》,第5卷3期,頁55-73。賴錫三、林安梧合著。
(8)1999年4月,<斯賓諾莎「泛神觀」的「同一與差異」>,《文明探索》17卷,頁90-105。
(9)1999年7月,<「當代新道家」與「深層生態學」的形上基礎>,《揭諦》,第2期,頁195-247。
(10)2000年4月,<海德格從存有學立場對科技的反思與拯救>,《文明探索》21卷,頁77-124。
(11)2001年5月,<《莊子》「真人」的身體觀—身體的「社會性」與「宇宙性」之辯證>,《臺大中文學報》,第14期,頁1-34。
(12)2002年9月,<陳摶的內丹學與象數學--「後天象數」與「先天超象數」的統合>,《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21期,頁217-253。
(13)2002年12月,〈《周易參同契》的「先天-後天學」與「內養-外煉一體觀」〉,《漢學研究》,第20卷第2期,頁109-139。
(14)2003年12月,<熊十力體用哲學的存有論詮釋──略論熊十力與牟宗三的哲學系統相之同異>,《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第五期,頁81-120。
(15)2004年12月,<道家的神話哲學之系統詮釋──意識的「起源、發展」與「回歸、圓融」>,《清華學報》34卷第2期,頁327-382。
(16)2004年12月,<《莊子》「精」、「氣」、「神」的功夫和境界──身體的精神化與形上化之實現>,《漢學研究》第22卷第2期,頁121-154。
(17)2004年12月,<神話、《老》《莊》之「同」「異」研究──朝向「當代新道家」的可能性」>,《台大文史哲學報》第61期,頁11-50。
(18)2005年10月,<伽利略對科學與宗教之關係的思考和立場>,《文明探索》第43卷,頁23-46。
(19)2006年6月<陸西星的丹道與易道>,《清華學報》新三十六卷第一期,頁73-108。
(20)2006年12月,<牟宗三的道家形上詮釋之反省與轉向—走向存有論與美學的整合之路>,《台大中文學報》第二十五期,頁283-332。
(21)2006年12月,<西田幾多郎《善的研究》之存有論詮釋—認識之真、倫理之善、藝術之美、宗教之神的一體觀>,《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新一期,頁183-222。
(22)2007年3月<鍾呂丹法的功夫次第與果境分判──命修的象數與性修的超象數>《丹道研究》第二期,頁172-277。
(23)2007年6月<西田幾多郎與熊十力在存有論中的對話:以《善的研究》和《新唯識論》為核心的初探>,《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新二期,總九期,頁151-188。
(24)2008年3月,<<桃花源記并詩>的神話、心理學詮釋—陶淵明的道家式「樂園」新探>,《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三十二期,頁1-40。
(25)2008年3月,〈當代學者對《老子》形上學詮釋的評論與重塑—朝向存有論、美學、神話學、冥契主義的四重道路〉《清華學報新三十八卷》第一期,頁35-83。
(26)2008年6月,〈陸西星的男女雙修觀與身體心性論--內丹男女雙修的一點批判性反思〉,《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第十一期,頁307-350。
(27)2008年6月,論《太乙金華宗旨》的心性、身體、魂魄觀──內丹學的「氣、光」身心修証與冥契體驗 《成大中文學報》第二十期,頁101-144。
(28)2008年11月,論道家的逍遙美學──與羅蘭.巴特的「懶惰哲學」之對話 《台大文史哲學報》第69期,頁1-37。
(29)2008年12月,〈沈括《夢溪筆談》<象數>門中的「像數」與「環中」--論沈括的命理觀與象數觀〉,《政大中文學報》第十期,頁121-144。
(30)2010年1月,〈從老子對道體的隱喻到莊子對體道的敍述--從本雅明論說書人談莊周的寓言哲學〉,《清華學報》新40卷第1期,頁67-111。
(31)2010年3月,〈走在朱子之路上,徘徊遊疑七日間〉,《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院訊》,第5卷第1期,頁39-42。
(32)2010年6月,〈論先秦道家的自然觀:重建一門具體、活力、差異的物化美學〉,《文與哲》,第16期,頁1-44。
(33)2010年12月,〈神話.變形.冥契.隱喻──老莊的肉身之道與隱喻之道〉,《臺大中文學報》,第33期,頁1-44。
(34)2011年5月,〈道家的自然體驗與冥契主義——神秘.悖論.自然.倫理〉,《臺大文史哲學報》,第74期,頁1-49
(35)2011年12月,〈論惠施與莊子兩種差異的自然觀〉,《台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第8卷第2期(總期第16), 2011年12月,頁129-176。
(36)2011年12月,〈畢來德《莊子四講》的身體思維之貢獻與限制──當下切近與無限深淵〉,華東師範大學,《思想與文化》第十一輯,2011年12月,頁227-255。
 (37)2011年12月,〈莊子的死生隱喻與自然變化〉,《漢學研究》第29卷第4期,2011年12月,頁1-36。
(38)2012年3月,〈《莊子》身體觀的三維辯證:符號解構、技藝融入、氣化交換〉,《清華學報》42卷1期(2012年3月),頁1-43。
(39) 2012年6月,〈莊子與羅蘭巴特的旦暮相遇—語言、權力、遊戲、歡怡〉,《臺大中文學報》第37期,頁1-50。 (THCI Core)
(40)2012年6月,〈《莊子》的文學力量與文本空間—與羅蘭.巴特的互文性閱讀〉,《文與哲》第20期,頁42-94。 (THCI Core)
(41)2012年6月,〈《莊子》的夢寓書寫與身心修養—魂交、無夢、夢中夢、蝶夢、寫夢〉,《中正漢學研究》總第19期,頁77-110。
(42)2012年9月,〈身體、氣化、政治批判:畢來德《莊子四講》與〈莊子九札〉的身體觀與主體論〉,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畢來德莊子研究專輯》第22卷第3期,頁59-102。
(43)2012年11月,〈論《莊子》的雅俗顛覆與文化更新──以流動身體和流動話語為中心〉,《臺大文史哲學報》第77期,頁73-113。 (THCI Core)
(44)2013年3月,〈《莊子》的物化差異、身體隱喻與政治批判〉,《臺大中文學報》第40卷,頁55-100。 (THCI Core)
(45)2013年3月,〈孟子與莊子兩種氣論類型的知識分子與權力批判〉,《清華學報》新43卷第1期,頁1-52 。(THCI Core)
(46)2013年5月,〈他者暴力與自然無名--論道家的原始倫理學如何治療罪惡與卑污〉,中研院文哲所「文學與宗教研究叢刊3」,李豐楙、廖肇亨合編,《中國文化的懺悔書寫論集:沉淪、懺悔與救度》,頁1-78。(有嚴格審查制度)。
(47)2013年5月,林永勝、賴錫三合著,2013,〈當代台灣新儒學宗教向度的多元詮釋與建構者:楊儒賓教授的研究特色和方法學的檢討〉,北京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世界宗教文化》總第83期,頁23-29。
(48)2013年6月,〈氣化流行與人文化成—莊子的道體、主體、身體、語言文化之體的解構閱讀〉,《文與哲》第22期,頁39-96。 (THCI Core)。
(49)2013年6月,〈格格不入的鵷鶵與入遊其樊的庖丁—《莊子》兩種回應政治權力的知識分子姿態〉,《政大中文學報》第19期,頁155-192。(THCI Core)。
(50)2013年12月,〈莊子「即物而道」的身體現象學解讀〉,《中正漢學研究》第22期,頁91-136。(THCI Core)
(51)2013年12月,〈朱利安與莊子相遇於「渾沌」之地:中、西「跨文化」交流的方法反思〉,《文與哲》第23期,頁389-428。 (THCI Core)
(52)2014年6月,〈莊子自然觀的批判考察與當代反思〉,《東華漢學》第19期,頁1-76。
(53)2014年9月,〈《當代新道家》的古典新義〉,《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第15卷4期,頁107-114。
(54)2014年6月,〈莊子自然觀的批判考察與當代反思〉,《東華漢學》第19期,頁1-76。
(55)賴錫三(2014年09月)。〈朱利安與莊子相遇於「渾沌」之地:中、西「跨文化」交流的方法反思〉,《中國文哲研究通訊》「間與勢—朱利安對中國思想的詮釋專輯」第24卷第4期,頁137-172。(《文與哲》同意轉載)。
(56)賴錫三(2015年06月)。《老子》的渾沌思維與倫理關懷。《臺大中文學報》,第49期,頁1-42。(THCI Core)
(57)賴錫三(2015年06月)。《莊子》的自然美學與氣化體驗與原初倫理──與本雅明、伯梅的跨文化對話。《文與哲》第26期,頁85-146。(THCI Core)。
(58)賴錫三(2015年09月)。〈《莊子》的養生哲學、倫理政治與主體轉化〉,《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47期,頁49-90。
(59)賴錫三(2015年10月)。〈藏天下於天下的「安命」與「任化」:《莊子》「不解解之」的死生智慧〉,中央大學哲學所《應用倫理評論》第59期,頁101-122。
(60)〈大陸新儒家與港台新儒家的兩行反思〉,收入《思想》29期(台北:聯經事業有限公司,2015),頁285-294。
(61)賴錫三(2016年06月)。〈《莊子》的美學工夫、哲學修養與倫理政治的轉化──與孟柯(Christoph Menke)的跨文化對話〉《文與哲》第28期(2016年6月),頁347-396。
(62)賴錫三(2016年6月)。〈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第17卷第3期,〈當代新道家的鋪橋造路:一條道家型知識分子的林中路〉,頁124-127。
(63)賴錫三(2016年09月)。〈《莊子》「天人不相勝」的自然觀—神話與啟蒙之間的跨文化對話〉,《清華學報》46卷3期,頁405-456。
(64)賴錫三(2017年03月)。〈《儒門內的莊子》與「跨文化台灣莊子學」〉,《中國文哲研究通訊》27卷1期,頁3-30。
(65)賴錫三(2017年06月)。〈《莊子》與霍耐特的跨文化對話——承認自然與承認人文的平等辯證〉,《國文學報》61期,頁55-100。
(66)賴錫三(2018年02月)。〈《莊子》的關係性自由與弔詭性修養—疏解〈逍遙遊〉的「小大之辯」與「三無智慧」〉,《商丘師範學報》2018年第2期(第34卷),頁1-18。
(67)賴錫三(2018年05月)。〈大陸新子學與台灣新莊子學的合觀對話——「學術政治、道統解放、現代性回應」〉,《思想》第35期,頁1-41。
(68)賴錫三、何乏筆、任博克合著,〈關于《莊子》的一場跨文化之旅:從任博克的Wild card出發〉,《商丘師範學報》(2018年,第5期),頁1-26。
(69)賴錫三、任博克、何乏筆合著,〈莊子與天台的弔詭性思維:延續Wild Card的跨文化對話〉,《商丘師範學報》2(2018年,第7期),頁1-30。
(70)賴錫三(2018年12月)。〈《莊子》身體技藝中的天理與物性〉,《諸子學刊》17輯,頁92-111。
(71)賴錫三(2018年12月)。〈《莊子》的童心遊戲、視點轉化、倫理呼喚〉,《文與哲》第33期,頁55-104。
(72)賴錫三(2019年05月)。〈《莊子》對禮之真意的批判反思--質文辯證與倫理重估〉,《杭州師範大學學報》第3期,頁1-24。
(73)賴錫三、任博克、林明照合著,〈任博克的譯莊偶奇:《莊子》五則英譯的討論與評論〉,《商丘師範學報》(2019年5月,第5期),頁1-22。
(74)賴錫三、任博克、林明照合著,〈任博克《莊子》英譯的再討論〉,《商丘師範學報》(2019年7月,第7期),頁1-22。
(75)賴錫三(2019年12月)。〈《莊子》的他者倫理—以〈德充符〉的文學書寫為例〉, 《東華漢學》第30期,頁1-52。
(76)賴錫三:〈詩意棲居與原初倫理——老莊的柔弱無用與海德格的泰然任之〉,刊於《2019海峽兩岸中山大學(文學院)教育學術論壇紀念論文集》。
(77)賴錫三:〈莊子,漫遊—庖丁解牛的人文風景:河與刀的養生隱喻〉,《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第21卷第1期(2019年12月),頁141-147。
(78)賴錫三、任博克、何乏筆合著〈氣與理的超越、弔詭、反諷:從莊子延伸到佛教、理學的討論〉,《商丘師範學報》(2020年4月,第36卷4期),頁1-15。
(79)賴錫三、任博克合著,〈一場有關任博克《莊子》英文全譯本的訪問與對話〉,《商丘師範學報》(2020年5月,第36卷5期),頁1-16。
(80)賴錫三,〈《莊子.養生主》的在世修養與中道調節〉,《杭州師範大學學報》(2021年3月)第2期,頁1-17。
(81)賴錫三,〈「中道空性」的無限創造與「弔詭兩行」的以應無窮——天臺、莊子、任博克、牟宗三的交織對話〉,《商丘師範學報》(2021年7月,第37卷7期)。
(82)2021年11月,〈參究《莊子》的天人之際——弔詭兩行與共生雙贏〉,將刊於《彰化師範大學文院學報》(2021年11月),第24期。
(83)2021年12月,〈公民道家與深度歧見——以《莊子》的〈齊物論〉和〈人間世〉為思考〉,將收錄於華人文化主體研究中心出版之《公民道家與公民哲學》。

(84)賴錫三,任博克合著〈《老子》「損有餘補不足」的天均永續之道〉,《商丘師範學報》(2021年11月,第37卷11期),頁1-19。

(85)劉笑敢、曹鋒、賴錫三合著,〈《老子》「我無為而民自化」的「自發秩」序之道〉,《商丘師範學報》(2021年11月,第37卷11期),頁20-40。

(86)任博克、賴錫三合著,〈《老子》:「正言若反」「不笑不足為道」的「弔詭.反諷」之道〉,《商丘師範學報》(2022年1月,第38卷1期),頁1-17。

(87)林明照、陳贇、賴錫三合著,〈《老子》:「無棄人,無棄物」的「和光同塵」之道〉,《商丘師範學報》(2022年1月,第38卷1期),頁18-34。

(88)任博克、林明照、賴錫三合著,〈〈齊物論〉的儒墨是非與兩行之道
——弔詭、反諷、幽默的不道之道〉,《商丘師範學報》(2022年2月,第38卷2期),頁1-20。

(89)陳榮灼、楊儒賓、鄭宗義、賴錫三合著,〈儒家與道家的生生對話——「在世共生」的時代意義〉,《商丘師範學報》(2022年2月,第38卷2期),頁21-37。

(90)陳贇、莫加南、賴錫三合著,〈汪暉「齊物平等與跨體系社會」的天下想像〉,《商丘師範學報》(2022年4月,第38卷4期),頁1-19。

(91)石井剛、莫加南、賴錫三合著,〈章太炎《齊物論釋》「天籟怒號」對國家民族、語言文化的超克意義〉,《商丘師範學報》(2022年4月,第38卷4期),頁20-36。

(92)鄧育仁、林明照、賴錫三合著,〈〈齊物論〉的深度歧見與調節之道〉,《商丘師範學報》(2022年5月,第38卷5期),頁1-16。

(93)賴錫三、莫加南合著,〈共生哲學對當前世界、兩岸處境的迫切性—與中島隆博教授的對談〉,《思想》(2022年7月,第45期),頁249-286

(94)〈《莊子》「天、人、物」三緯交織的人像〉,《清華學報》(2022年6月,新52卷第2期),頁303-344。

(95)2022年7月,〈《莊子・應帝王》的以道克巫——壺子四示與遊化主體〉,《諸子學刊》第24期,頁48-75。

(96)賴錫三、莫加南合著,“An Urgent Philosophy for our Times and our Strait: Discussing Mutual Co-Becoming with Professor Nakajima Takahiro”,《現象學及人文科學》(2022年6月),forthcoming。

(97)〈〈齊物論〉「大覺亦夢」的弔詭主體與攖寧法門——兼與牟宗三所詮釋的天台、華嚴相對話〉,《中國哲學與文化》(香港:中文大學)第21輯,forthcoming。

(98)〈〈齊物論〉的天籟物化與弔詭兩行〉,《文史哲》(山東:山東大學),forthcoming。

(二)學術專書

(1)2008年7月,《莊子靈光的當代詮釋》,清華大學出版。(獲科技部人文與社會研究中心補助出版)
(2)2010年,7月《丹道與易道──內丹的性命修煉與先天易學》,新文豐出版社。(獲科技部人文與社會研究中心補助出版)
(3)2011年8月,《當代新道家:多音複調與視域融合》,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ISBN 9789860288247,528頁(約30萬字)。(獲科技部人文與社會研究中心補助/2012年受邀台灣哲學學會之年會舉行「新書發表會」)。
(4)2013年10月,《道家型的知識分子論:莊子的權力批判與文化更新》,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ISBN 9789860381634,568頁(約35萬字)。(獲科技部人文與社會研究中心補助出版審查/2014年受邀台灣中文學會於台灣大學舉行「專書精讀座談會」)。
(5)2019年1月,《莊子的跨文化編織:自然.氣化.身體》,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ISBN 978-986-350-322-4,627頁(約四十萬字)。(獲科技部人文與社會研究中心補助出版審查)
(6)2019年9月,《莊子,漫遊》,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10頁。ISBN 978-957-763-481-8,頁210頁。
(7)2021年,8月《道家的倫理關懷與養生哲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ISBN 978-986-522-178-2(約四十五萬字),頁507。

(8)2022年,主編《老莊思想與共生哲學》(約四十萬字),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forthcoming.

(三)會議論文與評論

(1)<從牟宗三到海德格的老子形上詮釋之轉進--反省當代學者的老子形上詮釋>,2004年10月,《海德格與中國思想的相遇》學術會議,中正中文系承辦。
(2)<陸西星的丹道與易道>,2006年1月,《丹道與易道》學術會議,中正中文系承辦,丹道文化基金會贊助。
(3)<陸西星的男女双修觀與身體心性論--內丹男女双修的批判性反思>,2007年12月,《丹道、思想、科學的相遇》學術會議,中正中文系、丹道文化基金會合辦。
(4)<以自然淨化罪惡:沒有他者的無名世界--論道家的原始倫理學如何面對罪惡與卑污>,2008年12月,《沉淪、懺悔與救度:中國文化的懺悔書寫》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國文哲研究所承辦。
(5)<論先秦道家的自然觀--重建一門具體.差異.活力的存有美學>,發表於清華大學中文系舉辦《自然觀念工作坊》,2009年,9月。
(6)<內丹的先天易學與身中易學之秘密--以俞琰《易外別傳》為討論核心>,發表於《海峽兩岸周易學術研討會》,2009年,11月。
(7)<評畢來德《莊子四講》的身體思維>,發表於中研院文哲所主辦《若莊子說法語:畢來德莊子研究工作坊》,2009年11月。
(8)<當下切近與無限深淵—評論畢來德《莊子四講》的身體思維>,發表於中研院文哲所主辦《莊子與跨文化批判》,2010年6月。
(9)<朱子之路—行後有感與幾項我思>,發表於嘉義大學中文系主辦《台灣朱子學論壇》,2010年7月。
(10)<神話.變形.冥契.隱喻──老莊的肉身之道與隱喻之道>,發表於台灣大學哲學系主辦《早期中國哲學之隱喻、結構與意義》國際學術研討會,2010年8月
(11)<羅蘭巴特與莊子的旦暮相遇—語言、權力、遊戲、歡怡>,發表於中央大學法文系主辦《漢法文化對話》國際學術研討會,2010年10月
(12)<技術?還是藝術?--論惠施與莊子兩種思維差異的自然觀>,發表於中央大學中文系主辦《第五屆兩岸三地人文社會科學論壇—重探自然》學術研討會,2010年11月
(13)<《莊子》身體思維的三維辯證:符號身體、技藝身體、氣化身體》,發表於北京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主辦《中國哲學研究的身體維度》,2010年11月
(14)<莊子的文學力量與文本空間—用羅蘭巴特「文之悅」來讀莊解莊>,淡江大學中文系主辦「文學與美學國際學術研討會」,2011年5月。
 (15)<莊子的文學力量與文本空間—與羅蘭巴特的對話>,北京外國語大學主辦「莊子研究與當代西方思潮研討會」,2011年5月。
(16)<莊子的五重夢寓與養生宗主>,發表於成功大學舉辦,第八屆「詮釋學與中國經典詮釋國際學術研討會」,2011年11月
(17)<內丹家的冥契境界與身體經驗>,發表於正修科技大學主辦「宗教生命關懷學術研討會—內丹修煉與靜坐」,2011年12月。
(18)<莊子與道教內丹的身體經驗之比較>,發表於屏東教育大學主辦「莊子的多元詮釋研習會」,2011年12月。
(19)<孟子與莊子兩種氣論類型的知識分子與權力批判—「浩然之氣」與「平淡之氣」的存有、倫理、政治性格>,發表於北京清華大學「兩岸氣論與中國哲學研討會」,2012年1月。
(20)<莊子與巴赫金的雅俗顛覆技藝—以流動話語與流動身體為對話中心>,發表於中興大學中文系主辦「第九屆通俗文學與雅正文學--「話語的流動」國際學術研討會」,2012年3月。
(21)〈《莊子》的體與文—變化之道與人文化成〉,「文與體:跨領域對談學術研習營」,2012年6月。
(22)〈格格不入的鵷鶵與入遊其樊的庖丁—《莊子》兩種回應政治權力的知識分子姿態〉,「莊子講莊子工作坊」,2012年6月。
(23)〈莊子身體觀的三維辯證〉,「正言若反與庖丁解牛:跨文化哲學視域下的道家研究工作坊」,2012年9月。
(24)〈莊子的生存美學與政治批判—重省道家型的知識分子論〉,「探尋生命的意味—生命哲學的跨文化對話」國際學術研討會,2012年10月。
(25)〈莊子的物化差異、身體隱喻與政治批判—差異、離心、多元性〉,「莊子的當代詮釋」國際學術研討會,北京外國語大學主辦,2012年10月。
(26)〈氣化流行與人文化成—莊子的道體、主體、身體、語言文化之體的解構閱讀〉,「近世意象與文化轉型」國際學術研討會,中正中文系主辦,,2012年11月。
(27)〈身體、氣化、政治批判:畢來德《莊子四講》與〈莊子九札〉的身體觀與主體論〉,「莊子與氣的哲學工作坊」,中研院中國文哲所主辦,2013年3月。
(28)〈莊子如何安寧迎向死亡—從語言與自我談起〉,「莊子哲學工作坊:音樂、語言與心靈」,陽明大學主辦,2013年4月。
(29)〈莊子遇上黃色小鴨的人文風景:遊戲、童真、倫理召喚〉,「人文風景學術研習營」,中正中文系與科技技人文處主辦,2013年10月。
(30)〈朱利安的間距與之間vs.莊子的兩行與渾沌:中西跨文化流動的批判與回響〉,「間與勢:朱利安對中國思想的詮釋工作坊」,中研院中國文哲所主辦,2013年11月。
(31)〈《莊子》的自然美學與氣氛倫理:與本雅明、伯梅的跨文化對話〉「第三屆臺灣南區大學中文系聯合學術會議」,中山中文系主辦,2014年6月。
(32)〈渾沌與秩序之間:《老子》的原初倫理與他者關懷〉,「混沌與秩序—道家哲學及其現代語境」學術研討會,北大哲學系主辦,2014年7月。
(33)〈《莊子》的美學工夫、哲學修養與倫理政治的轉化—與孟柯的跨文化對話〉,「力量的美學與美學的力量—孟柯美學理論工作坊」,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主辦,2014年9月。
(34)〈莊子與伯梅在自然氣氛與身體世界中的跨文化相遇〉,「跨文化理論學術研討會」,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主辦,2014年11月。
(35)2015,3月,中山大學哲學所主辦,心性現象學與心性哲學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老子的渾沌思維與倫理關懷」。
(36)2015,8月,中研院文哲所主辦,「莊子與阿多諾(Theodor W. Adorno)能否溝通?跨文化視野中的批判理論研讀會」,發表論文「《莊子》「天人不相勝」的兩行觀──與《啟蒙的辯證》之對話嘗試」。
(37)2015,10月,陽明大學心智哲學研究所主辦,「莊子哲學的當代意義國際學術研討會(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Contemporary Significance of Zhuangzi’s Philosophy: Funding Application),發表論文「莊子的養生哲學、主體轉化與倫理政治」。
(38)2016,3月, 中研院文哲所主辦,社會自由與民主的理念—跨文化視野中的霍耐特(Axel Honneth)社會哲學工作坊,發表「霍耐特與莊子:兩種承認與物化的交錯與交織」。
(39)2016,05,中山哲學所主辦,「同一與差異——莊子與萊維納斯相遇於倫理之地」,發表〈列維納斯與《莊子》能否在倫理中相遇:遊乎於域外、遭逢在他方〉
(40)2016,07,德國法蘭克福大學主辦,「THINKING THROUGH PARADOXES:BETWEEN CRITICAL THEORY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PHILOSOPHY」,發表〈Paradoxical Dialectics: Zhuangzi and Adorno--弔詭辯證:莊子與阿多諾〉
(41)2016,09,中研院文哲所主辦,「儒門內的莊子座談會」,發表評論.。
(42)2016,10, 上海同濟古典文化書院主辦,「氣化、工夫、修養——第二屆古今通變工作坊」,發表「《儒門內的莊子》與「跨文化台灣莊子學」——兼及「氣化主體」對當代新儒家心性主體的挑戰。」。
2016,11,台北師範大學國文系主辦,「儒道國際學術研討會--(七)近當代」,發表「」。
(43)2016,12,中研院文哲研究所主辦「從納粹德國到泰然任之:海德格與莊子工作坊」,擔任評論人與討論人。
(44)2017,1,淡江大學主辦「第 十 五 屆「文 學 與 美 學」國 際 學 術 研 討 會」,發表「莊子的童心遊戲、視點轉化、倫理召喚」。
(45)2017,03,上海復旦大學主辦,「第一屆批判理論工作坊:《否定辯證法》翻譯與研究」,發表「否定辯證法與中國哲學研究:從海德格到阿多諾的轉向與推動」。
(46)2017,04,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先秦諸子研究中心主辦「第二屆莊子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莊子身體技藝中的天理與物性」。
(47)2017,05,university of Malaya:「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ivilizational Dialogue Dynamics of Cultural Diversity」, 發表「Zhuangzi’s Deconstruction of Chinese-centered Civilization and Its Contemporary Significance」。
(48)2017,06,Charles University, Prague,「Towards a New Paradigm of Subjectivity:
On the Contemporary Significance of the Zhuangzi」,發表「Body, Energetic Transformation and Political Critique: On the Theory of the Subject in Billeter’s Interpretation of the Zhuangzi  」。
(49)2017,09, University of Basel, Switzerland,「2nd Biennial Conference of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Chinese Philosophy “Global Chinese Philosophy”」 發表「“Considering ‘Oneness’ and ‘Non-Oneness’: Between Heaven and Humanity in the Zhuangzi” 
。」
(50)2017,09,臺北臺灣大學哲學系主辦「莊子與他者倫理工作坊」,發表〈文學與醜惡--《莊子》的文學書寫與他者倫理關懷〉。
(51)2017,10,臺北文化大學中文系主辦「第五屆新子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大陸新子學與台灣新莊子學的合觀與對話—學術政治、道統解放、現代性回應〉。
(52)2017,11月,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主辦「〈逍遙遊〉的文本、結構與思想—首屆兩岸《莊子》哲學工作坊」,發表〈逍遙遊的關係性自由與弔詭性修養〉。
(53)2017,12月,高雄中山大學文學院主辦「《文化跨界中的人文研究》研討會」,發表〈老莊的無用思維與與海德格的詩意安居:以天人思維為環境倫理的存有論奠基〉。
(54)2018,03,高雄中山中文系主辦「莊子與天台的跨文化工作坊」,邀請任博克(Brook Ziporyn)與台灣多位學者,共同討論《莊子》與天台的弔詭思維。
(55)2018,04,無錫主辦「品味吳韻精髓,傳承文化經典」,發表〈當前台灣與大陸的儒學發展現象之觀察與展望〉。
(56)2018,06,中文學會與中山中文系、宋代文史研究室合辦「陳玿瑛《荀子》專書精讀會」,評論人。
(57)2018,11,臺大哲學系主辦「任博克《莊子》英譯工作坊」,特約討論人,並發表。
(58)2018,12,中研院文哲所與中山哲學所合辦:「老莊與批判——災難、自然、倫理、弔詭」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莊子》對「禮」之真意的批判反思——質文辯證與倫理重估〉。
(59)2019,08,上海華東師範大學主辦「齊物論國際會議」,發表論文〈論〈齊物論〉的是非物論:環中兩行以應無窮〉
(60)2019,09,科技部人文社會中心與澎湖高主辦,人文沙龍系列講座,主講「莊子 ,漫遊——庖丁解牛的人文風景」。 
(61)2019,10,漢學研究中心與斯洛維尼亞盧比亞納大學合辦,「Taiwanese Philosophy and the Preservation of Confucian Tradition」,發表“Zhuangzi’s Deconstruction of Chinese-centered Civilization and Its Contemporary Significance——From the Unity to the Difference”
(62)2020年7月,中研院民族研究所研習營,發表〈內丹修煉的宇宙圖式與雙修結構:陰陽同體與九轉還丹〉。
(63)2020年11月,臺大哲學系「公民道家研讀會」,發表〈公民道家與深度歧見:以〈齊物論〉、〈人間世〉為角度〉
(64)2021年1月,中山哲學所主辦「當佛學遇上歐陸哲學」,發表〈《莊子》「攖而成寧」的觀心法門——與華嚴、天臺、牟宗三的對話〉
(65)2021年3月,中山大學文學院主辦「公民哲學與深度歧見—以臺灣同婚為例」座談會,回應鄧育仁的《公民哲學》之討論。
(66)2021年4月,中山大學中文系主辦,鄭毓瑜院士講座「直覺與中國文藝美學:由宗白華讀柏格森《創化論》說起」之承辦人與回應人。
(67)2021年4月,中山大學文學院主辦,「直覺與創造的跨文化座談會」之承辦人與對話人。
(68)2021年5月,香港中文大學主辦「莊子哲學工作坊」,發表〈〈齊物論〉「大覺亦夢」的弔詭主體與攖寧法門——兼與牟宗三所詮釋的天台、華嚴相對話〉。
(69)2021年5月,臺大哲學系主辦「佛學與中國哲學工作坊」,發表〈牟宗三道家哲學詮釋中的佛學元素〉。
(70)2021年6月,臺大哲學系與政大華人文化主體中心合辦「公民道家的可能:公民哲學與道家哲學的對話」學術工作坊,發表〈公民道家與深度歧見——以《莊子》的〈齊物論〉和〈人間世〉為思考〉。

(71)2021年7月,中山大學主辦「跨文化漢學共生平台——發微《老子》和《莊子.齊物論》共生哲學之潛力」,發表〈《老子》「損有餘補不足」的天均永續之道〉。(72)2022年6月,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主辦,第22屆「國際中國哲學大會—世界哲學視域中的中國哲學」,發表〈《莊子》「天、人、物」三維交織的人像〉。
(73)2022年7月,高雄中山大學文學院主辦,「共生哲學與漢學之島」國際研討會,發表〈《老子》做為一種共生哲學—為共生而承擔柔軟,為共生而承認無知〉。
(74)2022年9月,台南成功大學中文系主辦,「《群書治要》與老莊思想」國際研討會,發表〈《莊子・應帝王》的「以道克巫」--壺子四示與遊化主體〉。
 

(四)主辦、合辦學術會議與工作坊

(1)2004年10月,主辦《海德格與中國思想的相遇》學術會議,中正中文系承辦。
(2)2006年1月,主辦《丹道與易道》學術會議,中正中文系承辦,丹道文化基金會贊助。
(3)2007年12月,主辦《丹道、思想、科學的相遇》學術會議,中正中文系、丹道文化基金會合辦,國科會補助。
(4)2010年4月,主辦《隱喻.抒情與敍事.觀看──中文學門跨域整合研習營》,由中正中文系與國科會人文學研究中心合辦。
(5)2013年10月,主辦《人文風景學術研習營》由中正中文系與科技部人文處合辦。
(6)2017,11月,與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合辦「〈逍遙遊〉的文本、結構與思想—首屆兩岸《莊子》哲學工作坊」
(7)2018,03,高雄中山中文系主辦「莊子與天台的跨文化工作坊」。
(8)2018,11,與臺大哲學系合辦「任博克《莊子》英譯工作坊」。
(9)2019,08,與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合辦「齊物論國際會議」。
(10)2020年8月-2021年3月,與臺大哲學系、華人文化主體中心,合辦三次「公民道家研讀會」。
(11)2021年3月,承辦「公民哲學與深度歧見—以臺灣同婚為例」座談會,
(12)2021年4月,主辦鄭毓瑜院士講座「直覺與中國文藝美學」。
(13)2021年4月,承辦「直覺與創造的跨文化座談會」。
(14)2021年6月,與臺大哲學系與政大華人文化主體中心,合辦「公民道家的可能:公民哲學與道家哲學的對話」學術工作坊。
(15)2021年7月至8月,主辦「跨文化漢學共生平台——發微《老子》和《莊子.齊物論》共生哲學之潛力」十個場之的線上導讀與對話。

(16)2021年10月,「國際漢學平台在中山——國際漢學家訪談」,訪問清華大學哲學系講座教授,楊儒賓。

(17)2021年11月,「國際漢學平台在中山——國際漢學家訪談」,訪問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康特(Hans-Rudolf Kantor)教授。

(18)2022年3月,「國際漢學平台在中山——國際漢學家訪談」,訪問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何乏筆(Fabian Hebuel )研究員。

(19)2022年3月,主辦「氣論與中國哲學」座談。

(20)2022年4月,主辦「空緩劇場與莊子舞道」座談。

(21)2022年7月,主辦「共生哲學與漢學之島」國際研討會。

(22)2022年7月,「國際漢學平台在中山——國際漢學家訪談」,訪問中研院歐美研究所,鄧育仁特聘研究員。

(23)2022年8月,主辦「科技部人文司(文學一):跨領域學術研習營」。

(五)科技部與教育部研究計畫案

(1)2002年A類國科會研究計畫,91-2411-H-260-007 ,<《莊子的神話哲學系統之研究──意識的起源.發展與回歸.圓融>
(2)2003年A類國科會研究計畫,92-2411-H-194-033,<《老》《莊》與《易傳》的「天道論」「聖人觀」「文化觀」之比較研究(一)>
(3)2004年A類國科會研究計畫,93-2411-H-194-008,<《老》《莊》與《易傳》的「天道論」「聖人觀」「文化觀」之比較研究(二)>
(4)2005年A類國科會研究計畫,94-2411-H-194-023 , 〈《老子》「形上思想」的「基礎性」與「當代性」之反省與重建(1/2)〉
(5)2005年A類國科會研究計畫,95-2411-H-006-003 , 〈春秋至漢代女子的容禮教育及德色關係─禮教規訓下的女性身體觀(2/2)〉 , 共同主持人
(6)2006年A類國科會研究計畫,95-2411-H-194-007 ,〈《老子》「形上思想」的「基礎性」與「當代性」之反省與重建(2/2)〉
(7)2006年A類國科會研究計畫,94-2411-H-006-024 ,〈春秋至漢代女子的容禮教育及德色關係─禮教規訓下的女性身體觀(1/2)〉,共同主持人
(8)2007年國科會三年期A類計劃NSC96-2411-H-012-MY3<道教內丹學的形上溯源.語言隱喻.宗教體驗之三重研究(一)>
(9)2008年國科會三年期A類計劃NSC96-2411-H-012-MY3<道教內丹學的形上溯源.語言隱喻.宗教體驗之三重研究(二)>
(10)2009年國科會三年期A類計劃NSC96-2411-H-012-MY3<道教內丹學的形上溯源.語言隱喻.宗教體驗之三重研究(三)>
(11)2010年國科會三年期A類計劃NSC99-2410-H-194-114-MY3<道家型的知識分子論:先秦道家、魏晉新道家、當代新道家的權力批判性之研究(一)
(12)2011年國科會三年期A類計劃NSC99-2410-H-194-114-MY3<道家型的知識分子論:先秦道家、魏晉新道家、當代新道家的權力批判性之研究(二)
(13)2012年國科會三年期A類計劃NSC99-2410-H-194-114-MY3<道家型的知識分子論:先秦道家、魏晉新道家、當代新道家的權力批判性之研究(三)
(14) 2012年國科會兩年期A類計劃NSC101-2410-H-194-072-MY2<莊子自然觀的類型辨微與自體論的現象美學重構(一)>
(15) 2013年國科會兩年期A類計劃NSC101-2410-H-194-072-MY2<莊子自然觀的類型辨微與自體論的現象美學重構(二)>
(16)2014,MOST 103-2410-H-194-083-MY3「道家的倫理關懷之批判性重構—以語言、冥契、他者、差異為核心視域」(第一年期)
(17)2015,MOST 103-2410-H-194-083-MY3「道家的倫理關懷之批判性重構—以語言、冥契、他者、差異為核心視域」(第二年期)
(18)2016,MOST 103-2410-H-194-083-MY3「道家的倫理關懷之批判性重構—以語言、冥契、他者、差異為核心視域」(第三年期)
(19)2017,MOST 106 -2410-H-110-072-MY3「道家的倫理關懷與養生哲學」(第一年期)
(20)2018,MOST 106 -2410-H-110-072-MY3「道家的倫理關懷與養生哲學」(第二年期)
(21)2019,MOST 106-2410-H-110-072-MY3「道家的倫理關懷與養生哲學」(第三年期)
(22)2020年度  計畫名稱「莊子的弔詭主體、觀心法門與圓教思維(一)」MOST 109-2410-H-064-MY3  執行期間 2020年8月-2021年7月
(23)2021年度  計畫名稱「莊子的弔詭主體、觀心法門與圓教思維(二)」MOST 109-2410-H-064-MY3  執行期間 2021年8月-2022年7月
(24)2022年度  計畫名稱「莊子的弔詭主體、觀心法門與圓教思維(三)」MOST 109-2410-H-064-MY3  執行期間 2022年8月-2023年7月
(25)2021年度「跨文化漢學之島:國際漢學平台在中山」(The Sino-Island: The Global Sinology Forum at 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教育部大專校院人文與社會科學「標竿計畫」,與莫加南教授(Mark McConaghy)為共同主持人)
(26)2022年度「跨文化漢學之島:國際漢學平台在中山」(The Sino-Island: The Global Sinology Forum at 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教育部大專校院人文與社會科學「標竿計畫」,與莫加南教授(Mark McConaghy)為共同主持人)

(六)曾獲獎項

98年度,獲科技部吳大猷紀念獎
99年度,獲科技部大專校院獎勵特殊優秀人才。
100年度,獲科技部大專校院獎勵特殊優秀人才。
101年度,獲科技部大專校院獎勵特殊優秀人才。
102年度,獲科技部大專校院獎勵特殊優秀人才。
103年度,獲科技部大專校院獎勵特殊優秀人才。
104年度,獲中山大學新進教師獎勵。
104年度,獲科技部傑出獎。
105年度,獲中山大學特聘教授。
106年度,獲中山大學特聘教授。
107年度,獲中山大學特聘教授。
108年度,獲中山大學特聘教授。
109年度,獲中山大學特聘教授。
110年度,獲中山大學特聘教授。

(七)校外演講活動

(1)2009年8月,政治大學哲學系演講「從道家的美學談道家的倫理向度:沒有醜惡不潔的世界」。
(2)2010年2月,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演講「老莊與內丹的身體觀之比較」。
(3)2010年6月,台北師範大學國文系演講「神秘.悖論.自然.倫理──重建道家的自然美學之冥契主義」。
(4)2010年6月至8月,獲邀台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訪問兩個月,演講「莊子與惠施:藝術與技術兩種思維方式」。
(5)2011年9月,獲邀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訪問兩週,演講「莊子的文學力量與文本空間—與羅蘭巴特相對話」。
(6)2011年9月,獲邀杭州中國計量大學演講「莊子與惠施的兩種自然觀—兼與海德格的對話」。
(7)2012年3月,台南成功大學中文系,演講「莊子的雅俗顛覆技藝—以流動的身體與流動的話語為核心」。
(8)2012年4月,台南哲學會演講「從余蓮的勢談孟子與莊子的兩種知識分子類型的差異—兼談畢來德對余蓮的反駁」。
(9)2012年5月,台北師範大學國文系演講「孟子與莊子兩種氣論類型的知識分子與權力批判」。
(10)2012年10月,東吳大學哲學系演講「重建道家型知識分子的荊棘之路」。
(11)2013年6月,鹿港鎮史館鹿耕書院演講,「詩人之心,安居家園──從莊子的自然觀談環境倫理」。
(12)2013年12月,中山大學哲學所演講,「莊子遇上黃色小鴨的創意思維:遊戲、童真、倫理召喚」。
(13)2013年12月,屏東教育大學中文系演講,「論莊子的五重夢喻」。
(14)2014年1月,台北巿立大學中文系演講,「法國(畢來德)莊子學的洞見與限制:身體觀、氣化論的(政治)激進潛勢」。2014年1月,台北巿立大學中文系演講,「法國(畢來德)莊子學的洞見與限制:身體觀、氣化論的(政治)激進潛勢」。
(15)2014年3月,中山哲學所演講,「莊子「即物而道」的身體現象學解讀」。
(16)2015年3月,東華大學中文所,受邀與何乏筆研究員共同演講與討論「跨文化視域下當代漢語哲學的發展—從氣化主體到民主政治」。
(17)2015年8月,香港中文大學演講,「男女雙修的工夫理路與批判反思——以內丹傳統與藏密傳統為例」。
(18)2016年1月,香港教育大學演講,「台灣人文學術之觀察 — 以中文「期刊論文」與「專書出版」的來回變遷為例」。
(19)2016年1月,香港教育大學演講,「莊子」的養生哲學、倫理政治與主體轉化」。
(20)2016,10,14,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主辦,成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中心協辦「 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寫作工作坊—人文場」,主講「計畫申請實例說明」。
(21)2017年2月,中研院文哲所舉辦:「莊子與腦科學的跨文化哲學研究工作坊」,座談與主持。
(22)2017年3月,台師大國文系舉辦:《文思哲想讀書論壇》:沙漏將盡之時—文學與哲學的生死對話。--與文學家鍾文音對談「莊子的死亡觀」。
(23)2017年6月,台師大國文系舉辦:「《氣的跨文化思考》專書討論人」
(24)2018,04,無錫主辦「品味吳韻精髓,傳承文化經典」,主講〈當前台灣與大陸的儒學發展現象之觀察與展望〉。
(25)2018,04,無錫東林書院,主講〈莊子的逍遙遊〉
(26)2019,05,芝加哥大學Divinity School,受任博克教授(Brook Ziporyn)邀請,演講on Lu Xixing’s 陸西星“Diagram of the Overall Meaning of Internal Alchemy,” 
(27)2019,09,科技部人文社會中心與澎湖高中主辦,人文沙龍系列講座,主講「莊子 ,漫遊——庖丁解牛的人文風景」。
(28)2019,09,受中正大學「文學與語言的多元視界學術研討會」邀請,做主題演講「語言贖回世界,文學豐厚人生——從「沉默無言」到「隱喻大開」
(29)2019,10,政大華人文化主體研究中心邀請, 主講「公民道家」
(30)2019年,11月,中山大學,評論彭小妍新書《唯情與理性的辯證:五四的反啟蒙》。
(31)2019年,12月,極忠文教基金會,主講「莊子對多元宗教文化的當代意義—從芝加哥教堂說起」
(32)2019年,12月,臺大哲學系,主講「逍遙遊的文本閱讀」
(33)2020年,3月,中研院中國文哲所30年慶,「中國哲學的回顧」之發言代表。
(34)2020年7月,中研院民族研究所,演講「內丹修煉的宇宙圖式與雙修結構:陰陽同體與九轉還丹」
(35)2020年11月,臺大哲學系,主講「公民道家與深度歧見」。
(36)2021年2月,臺北紫藤廬,主講「老子的有無玄同與調中之道」。
(37)2021年7月,高雄中山大學文學院主辦「跨文化漢學共生平台」(線上導讀與空中對話),主講「《老子》「損有餘補不足」的「天均永續」之道」。

(38)2022年6月,上海「中國哲學世界大會」受邀講演「《老子》共生哲學的時代意義」

(39)2022年7月,中研院文哲所演講「《老子》研究的思考轉向」

(八)校外學術服務

本人曾擔任科技部中文學門、哲學學門「複審委員」,科技部計畫「審查委員」,科技部人文社會研究中心「專書出版補助審查委員」,科技部「年輕學者養成計畫考評委員」。目前擔任以及曾經擔任:《教育部漢學研究中心》第21屆指導委員會委員。《漢學研究》編輯委員。《現象學與人文科學(學報)》編輯委員。《文與哲》之主編與編輯委員。《中山人文學報》編輯委員。香港《人間佛教研究》編輯委員。上海華東師範大學《諸子學刊》學術委員。《中正漢學研究》、《成大中文》、《逢甲人文學報》等學報之編輯委員。